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之心得感想-111年度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

終於又有一篇讀書心得可以發表啦!這篇是參加「111年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繪本親子共讀心得感想甄選」的投稿,上一次獲獎已經是三年前啦!(閱讀《林家次女》之心得感想),這次也和三年前一樣,獲得佳作(就是前面還有特優、優選、甲等)。

不過,這也是最後一次參加了。若是大家有興趣參加的話,關鍵點是在選書,可以參考先前幾屆得獎名單的書籍。這次剛好爸爸看到新書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,所以,就立刻訂購趕上這次比賽。話不多說,以下分享這本書的心得,推薦大家如果想多認識一些移工們的生活,可以買這本書(momo購買連結),絕對不會讓你有被說教的感覺。

momo三不五時有特價,可以參考一下

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之心得感想-111年度全國性多語多元文化

 

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之心得感想

 

有點刺眼的陽光穿過樹梢,灑落在幾位坐著輪椅的阿公、阿媽身上,外籍看護則是圍成一圈,邊滑手機邊聊天,接近中午時再紛紛各自歸家。我不確定這些行動不便的阿公、阿媽在想什麼,會不會太曬?會不會覺得無聊?或許有人陪伴他們出門,不會整天關在家裡總是件好事。這是我家社區的日常,或許也是台灣從南到北許多社區的日常。但我從來沒想過,已悄悄成為台灣重要社會分工一分子的外籍移工們,他們是如何過生活的?又在想什麼?

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是由長期關注東南亞移工的自由文字工作者(或者應該是社會觀察者)—江婉琦,將其歷年所撰寫的深度報導,發展成一本從各種面向觀察台灣東南亞移工的書籍。台北人熟悉的「北車」為何在假日即變換為完全不同面貌,成為移工們聚集交朋友的地標,作者又是怎麼透過特殊的「握手」禮節進入移工的圈子;台灣人愈來愈熟悉的「開齋節」,對於印尼移工而言有何重要性,而人在異鄉的移工們在心靈解放的同時,「開齋節」也發展出與印尼本地不同的氣氛;外籍移工如何適應天南地北完全不同的工作環境、如何看待台灣人(orang sini,這裡的人)、無血緣的移工間親情撫慰的重要性、可能沒有未來的異鄉情緣、超帥氣的改裝電動車,還有許多不同的移工及其所工作台灣家庭的故事。

書中還提到科技對於移工生活的影響,從早期的雜誌交友到FB。尤其網路直播,並不是想紅,而是可以讓其他在台移工及遠在家鄉的親友,知道他們的日常生活,可能是夜裡回到小小的房間、COVID-19隔離的病房、克難地煮一道家鄉菜,或許枯燥乏味甚至一成不變,但這樣的直播卻連結一個個可能根本無暇休假、錯落在台灣各處、個別家庭移工的心靈孤島。當作者的筆鋒帶到在蓮池潭唱台語歌的吳咪、請了二十多年看護的方姊、都蘭男朋友很多的菲菲、東港參與廟會的外籍漁工,彷彿是一幕幕的文字影像直播,不但帶著我們走進移工不同的生活與想法,也同時映照出台灣社會的不同面向。

本書珍貴之處在於作者沒有用「特別」的眼光來敘說外籍移工的故事,並不是要「教育」我們什麼。在平實地透過訪談呈現他人故事時,同時對照自己成長的經驗,附錄中作者更分享其母親作為「島內移工」世代的生命故事。「我發現,幾乎在每場訪談裡,每一位看護、漁工、廠工的生命情境,或多或少,我都在裡頭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影子。」作者的這段話,是在閱讀本書後對我最重要的影響。我發現,我同樣也是移工的後代。我的祖母十四歲就離家到中壢的坤慶紡織做女工,結婚前待在中壢近十年,除了紡織廠之外,熟悉也只有中壢火車站,與外籍移工的差別,或許只在火車站可以直接連結她的家鄉。然而,她的青春歲月又在想什麼呢?除了努力加班寄錢回家,應該還有很多我不知道的想法。

生活周遭出現的外籍移工,和我們一樣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,若是只將他們貼上「為了賺錢」才來台灣工作這樣的標籤,就像是為自己的阿公、阿媽貼上標籤一樣,永遠沒有辦法了解他們,更不用說在他們移工的這段生命歷程中留下良好的互動。從某個角度來看,我們都是移工的後代,關注與理解外籍移工在台灣面臨的問題,更能映照台灣本身的問題;學會尊重多元文化,也正是建立自我信心的過程。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,他們在尋找自己,也在與他人連結,我們不也是嗎?

 

 

請chatGPT讀了我的心得之後,由社會學的角度改寫1000字的讀書心得

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社會學觀點分析

 

在江婉琦的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中,我們看到了臺灣社會中一個特殊群體的生活片段。這本書不僅描繪了移工的日常生活,更觸及了他們與臺灣社會之間複雜的互動和影響。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,這本書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,用以理解全球化下的跨國勞動力流動及其對當地社會結構的影響。

首先,移工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反映了全球化下的經濟和社會變遷。他們的存在不僅是臺灣經濟發展的結果,也是全球勞動力市場需求和供給不平衡的具體體現。這些移工大多來自經濟較不發達的國家,為了謀生和家庭的更好生活,選擇到臺灣工作。他們的經歷揭示了全球經濟中不平等結構的一部分,這種結構迫使某些群體跨越國界尋求工作機會。

其次,移工在文化適應和身份建構上面臨諸多挑戰。他們不僅要適應新的工作環境,還要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。在江婉琦的書中,移工們在台北的「北車」周圍建立了自己的社交網絡,這反映了他們如何在異國他鄉尋找歸屬感和社會支持。這種社會支持對於他們在心理和情感上的適應至關重要,尤其是在面對與家鄉文化不同的挑戰時。

此外,移工在臺灣社會中的地位也揭示了深層次的社會結構問題。他們常常處於社會邊緣地位,面臨著種族和階級的雙重歧視。這種邊緣化不僅限於工作環境,也體現在他們的社交生活中。即使他們在臺灣社會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比如照顧老年人和幼兒,他們仍然常常被視為“外來者”。

最後,移工的經歷也凸顯了臺灣社會面臨的多元文化挑戰。隨著越來越多的移工進入臺灣,他們的文化和習俗也逐漸融入臺灣社會。這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,更是一個文化和社會問題。臺灣社會如何接納和融合這些多元文化,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。

總之,《移工怎麼都在直播》不僅是對臺灣移工生活的描繪,更是一本透過社會學鏡頭分析全球化下移民勞動力的深度之作。這本書讓我們理解,無論是對移工本身,還是對臺灣社會,全球化和跨國勞動力流動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。

 

這樣的寫法感覺上就是在向學生說教,但好像又說不出什麼不對,應該不會吸引人來看這本書。好像就是把讀這本書當作是功課在交差,chatGPT應該是很適合應付學校的作業。

arrow
arrow

    東方不亮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